中国青年国际能力培训项目学员之声
字号: 小 中 大
2019年2月18日至22日,由中国联合国协会、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和浙江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青年国际能力培训项目(Chinese Youth Global Competency Training Program at the UN)在纽约成功举行。来自5所国内高校的25名学员参加,并分享了他们的学习体会。
袁誉畅:我们和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联合国各个机构办公室官员、联合国实习生、韩国项目学生交流探讨,每个环节都让我有所学习、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有所提升,激励着我通过学习实践去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希望可以朝着“具有扎实外语基础、精通某一专门领域、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全球竞争力与中国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不懈努力。
肖颖彤:此行之前我认为进入联合国工作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但是零距离的接触、外交官和国际职员们的鼓励和指导、实习生们毫无保留的分享,以及我自己可见的改变,都让我对这个目标有了新的认识。有了这次知晓的多种渠道,更重要的是国家和学校提供的越来越多的项目,成为联合国实习生的目标不再遥远。
王宇柯:这趟旅途使我增长了许多联合国知识,我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4优质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除了培养人、激发人的潜能的作用之外,教育更是实现其他诸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知道了联合国决策是如何达成的及其历史演变、联合国的组织架构、各下属机构的职能,了解了加入联合国的几种基本途径。
陈嘉雨:纽约之行我学到了展示答辩的方法技巧与注意事项。在表达内容时,不必过分执着于细节,关键是要明确每句话的主语是什么。听众知晓你所描述、论证的对象时,就很容易明白你的意思。这短短的交流旅途带给我巨大的改变与提升,我收获的远远不止“怎样做展示”这一项技能。我将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所学、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周冰:“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课程将学、思、行三者有效结合,让人深入思考与动手操作。我坚定了继续学习国际政治与国际组织等知识的决心,积极参与学校外事活动,主动与外国友人沟通交流,结合“一带一路”,从个人层面讲述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并在未来为中国在世界舞台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贡献力量。
高源月:学术当严谨踏实、精益求精。为人当认真负责、勇于奉献。青年当持家国情怀、世界胸怀。在联合国,正是各国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构建了更加全面的国际视野,正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思维碰撞,为全球重大问题带来了解决方案。风雨砥砺鼓征帆,快马扬鞭自奋蹄。我会进一步研究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吸收知识,释放智慧,求是创新,争取为全球治理贡献力量。
方圆安:我深入了解到联合国各机构的不同职能,各机构都在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努力。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多元文化,主动与人交流,积极帮助他人,追求共同进步。心怀梦想、不忘初心,努力是实现一切梦想的前提。永怀家国情怀,联合国职员虽是国际公务员,但中国公民的身份不会变。同为中国人的民族认同,把我们牢牢维系在一起,让我们坚定了为国家奉献的决心。
贺湉汐:我不仅开拓了眼界学识还结识了诸多良师益友,同时对职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涵盖社会、经济、环境的各个方面,这些目标不仅是各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的使命,更是每个世界公民的责任。将来,我们之中也许有人走进国际组织,为提高中国的话语权、为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不论走向什么道路,我们都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信念。
陈鸿:联合国体系庞大完善,宛如一颗心脏影响着全世界的脉搏。国家发展需要青年人不断往前走、往外走。不要害怕与人沟通,主动关联有很多帮助,不要给自己设限。思想的栅栏是可以打开的,一切都是可以学习的。在国际事务上发挥作用,追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人类福祉,不一定在联合国才能实现。我看到了更高更远的国际舞台、自身发展的诸多可能性和对未来的希望。
周钟乐:一切都让人感到新鲜、启发、充实。中国外交官的翩翩风度、张弛有度以及对晚辈的亲切关怀与真诚建议,使人感动。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家国情怀、梦想精神、无私奉献和全球格局。这次旅行让我站在国际高度审视时政、人生、价值,使我的视界拔高、视域扩大、看待问题的角度变化,使我有勇气树立更高更远的人生理想。
刘朱君:我们深入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各国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要实现这一包含全人类的愿景,需要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做出努力。与小组伙伴合作,我收获了友谊;为期两个月的调研,我更新了关于基础教育的认知;走访联合国各个机构和各国常驻团,我加深了对联合国的认识,为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在纽约感受异国风情,我提高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程铭:我对未来赴国际组织实习、就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切实的规划。资深人力资源官员解读了联合国三大核心价值和八大核心竞争力。联合国任职渠道有以下几个:1、青年专业人员考试;2、语言类竞争性考试;3、青年专业人员;4、第三方咨询公司;5、联合国志愿者;6、联合国实习生。条条大路通罗马。联合国十分重视经验,可以先从实习生做起。
何宛珂:本次项目中丰富的研讨会让我对联合国多个分支机构的工作、对外交官和国际公务员等职业都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贯穿项目始终的研究课题不断提升我的思辨能力,更新着我的认知;同时我也了解到,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维护本国利益的力量相对微弱,需要中国青年源源不断地补给力量,而成为实习生是我们最近也最实际的选择,希望我今后也可以更加沉稳自信地站在国际舞台上为国家争取利益,为全球问题思索发声。
李予安:本次项目以可持续发展目标4优质教育作为主题,让我更加深入地思索了优质教育以及公平的意义。中国青年不缺乏头脑,不缺乏干劲,不缺乏包容,也不缺乏对国际事务的了解关心。最需要提升的一是语言能力,二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希望自己在未来能够真正做到“承其重”,做一个承担责任的中国青年和世界青年,为祖国奉献一份力量,也为世界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张伯杨:此行的目的,第一是找差距。我在语言技能、逻辑思维、知识广度上有所欠缺。第二是寻找自己研究能力的不足。写论文和搞调研的方法包括阅读背景资料和文献,构想主题与背景的联系,以陌生人思维写出调研提纲,确定案例研究对象,整合成稿等。第三是寻找自己的职业规划。我对外交官、国际公务员有了新的认识,平时要多积累领导力、协调力、正直、团队精神的故事。
李茜:我对祖国的认同感更强了,我生在一个黄金时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瞩目耀眼,在国际事务上享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世界更愿意倾听中国青年的声音。我开始思索作为中国青年,如何提升自我、讲好中国故事、发挥中国力量。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更强的祖国、更全面的自己和更多可能性的未来。我将带着所学所感所获,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舞台!
李宇鑫:我开拓了国际视野,扩展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国际组织工作的一大特征是多元性,对工作人员的语言和人际交往能力是极大的挑战。多元性还体现在外交官和国际公务员身上,他们拥有不同立场。作为中国公民,在工作中不能也不需要切断与自己国家的联系,在国际舞台上我们更需要听到中国人的声音。不管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努力和付出都是不可或缺的。
吴天昊: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阅历的提升,眼界的开阔。最精彩的部分不仅在于异彩纷呈的讲座,更在于实践与理论的完美结合。从实践活动中,尤其是在国际组织官员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我们这一代人未来的无限可能,激发了我们对自身方向的再次定位,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深思。纽约之行,收获满满,挚友相伴,吾道不孤,少年志远,吾辈有为。
笪舒扬:联合国工作人员兼有两种角色,一是国际组织工作人员,从国际角度思考问题,另一个是自己国家一员,时刻不能忘记祖国赋予的使命。我国对国际组织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我们应当认识到真实的中国,感受到中国力量,也要拥有国际化眼光,大方且自豪地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质品格,练就过硬本领,牢牢怀揣 “中国梦”。
刘耘如:在知识方面,我深入了解了联合国及其组织架构、高等教育与就业。在个人能力方面,我训练了思考能力、研究能力、交际能力、抗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在人生规划方面,我意识到联合国工作并不是遥远的梦想,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实现。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带着理想踏实地走好当下的路,不断提高能力,一切皆有可能。
务亚宝:作为中国青年,我们应深刻理解国家的外交战略及中国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角色,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增进自身对于联合国及国际事务的了解,锻炼和提高处理国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领导力和综合素养,传播中国声音。愿我们共同努力,朝着共同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光辉彼岸不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陈天:联合国是个文化、语言、价值观的大熔炉,要遵循三个价值观:为人正直,尊重多元,专业。建国70载,又向世界展锋芒,七十年多少先驱前辈,多少豪杰英雄,多少百姓大众,为了祖国的荣耀和未来无私奉献,燃烧自己。我们生在和平盛世,但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我们应积极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储备,身体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
王少华:通过与联合国系统内不同机构的专家与工作人员、多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官、中国籍国际职员、各国实习生交流,我对联合国系统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国际组织尤其是联合国工作与实习有光鲜的一面,但更多的是挑战。没有危机意识、准确定位与数年如一日的努力与精进,单靠激情难以支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陈宇莹:这次项目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如何运转,熟悉国际规则,培养开放包容的思维。我感受到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和对国际人才的迫切需求。我看到了联合国的不同,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有机会在这里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我也看到了相同,尽管背景不同,但大家都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努力着,为人类的共同理想努力着。
蒋佳妮:我体会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决策的成熟性与巧妙性。每个联合国机构都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我看到了未来中国青年一代在国际舞台上的无限可能。当代青年参与到联合国事务有很多途径,成为联合国职员并非唯一选择。我学到很多、看到很多、也体会到很多,我也更加坚定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想。愿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