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联合国要闻摘编
字号: 小 中 大
(一)联合国欢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采取措施应对疫情引发的债务问题。4月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欢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策机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和世界银行(世行)发展委员会宣布采取措施,应对由新冠疫情引发的债务危机等问题。2021年IMF和世行春季会议4月5日至11日举行。会议期间,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和世行发展委员会就世界经济前景、消除贫困等问题向IMF和世行提供建议。古表示,发展中经济体一直在努力争取足够的财政资源以应对新冠危机带来的迫切需求。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呼吁重新分配特别提款权,并支持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和缓债倡议后续债务处理共同框架,令他受到鼓舞。改革国际债务架构至关重要,他期待与国际金融机构等伙伴合作,使世界经济实现公平、包容和可持续的复苏。
(二)联合国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投资者平台”,期望释放数万亿相关投资。4月14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秘书长“全球投资者促进可持续发展联盟”(GISD)启动了“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平台”,旨在促进私营部门投资,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数据,发展中国家今年将需要4.2万亿美元的资金来保持其行进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轨道之上。而仅将银行、机构投资者或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总资产的1.1%进行再分配,就足以填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关的融资缺口。“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平台”旨在为私营部门投资者提供获取国家层面市场信息的途径,包括对当地投资环境和投资者关系的实地见解。该平台建立在开发计划署原有的“可持续发展投资者地图”的基础之上,并融入了开发署在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办事处和联络机构所提供的信息。
(三)联合国人权专家对日本决定排放核废水入海“深感失望”。4月15日,三位联合国人权专家发表联合声明,对日本将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排放到海洋的决定“深感失望”,指出此举可能影响太平洋地区数百万人。联合国有毒物质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员马科斯·奥雷拉纳(Marcos Orellana)、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法赫里(Michael Fakhri)、人权与环境问题特别报告员戴维·博伊德(David Boyd)在声明中表示,向海洋排放一百多万吨核废水,“对日本境内外的有关人口充分享有的人权构成了很大风险。”声明说,关于这种排放对人口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此前多方曾发出警告。相关领域专家认为其他替代解决方案是可行的,因此日本这一决定特别令人感到失望。
(四)古特雷斯敦促城市拥抱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机遇”。4月1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40城市市长气候联盟会议上呼吁在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方面进行“革命”,以抵御气候变化的影响,为所有人建设一个绿色和可持续的未来。他强调,城市和城市中心处于气候危机的“前线”,排放超过70%的全球温室气体,并面临从海平面上升到致命风暴等各种风险。城市可以通过更有效的战略和政策来促进气候行动、清洁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当它们从新冠大流行的影响中恢复过来的时候。他敦促市长们利用从新冠疫情中恢复的机会,加快对清洁能源、绿色基础设施和运输系统的投资和实施。城市交通和城市规划的创新将进一步有助于减排和改善福祉。金融资源对于城市填补推动这些努力所需的投资缺口至关重要。
(五)气象组织: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三个最暖的年份之一,极端天气和新冠疫情造成双重打击。4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指出,尽管出现了具有降温作用的拉尼娜事件,但2020年仍是有记录以来三个最暖的年份之一。全球平均温度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约高1.2摄氏度。自2015年以来的六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2011年至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十年。气象组织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给天气、气候和水相关灾害增加了一个新的不利方面,对人类健康和福祉产生了广泛的综合影响。人员流动限制措施、经济衰退以及对农业部门的破坏均加剧了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对整个粮食供应链的影响,加大了粮食不安全性并阻碍了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疫情还破坏了天气观测并使减轻灾害风险工作复杂化。
(六)国际劳工组织:非洲大陆具备“战胜气候变化”所需的所有要素。4月21日, 国际劳工组织表示,电动汽车和机械所需的锂、镍、钴、铜和铁等矿产在非洲大陆储量丰富,使其具备了“战胜气候变化”所需的所有要素,以及创造约200万个额外就业机会的潜力。非洲是世界第二大雨林刚果盆地的所在地,该盆地吸收了大量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拥有世界60%的可耕地。这些土地“可能推动一场新的绿色可持续农业革命”。此外,它还是位于摩洛哥沙漠的绿色长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的所在地,并有潜力利用其海洋资源促进可持续经济发展。劳工组织表示:“有了这样的资产,非洲可以拥有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和更多更好的工作”。
(七)联合国难民署:气候变化与最弱势群体流离失所的联系显而易见。4月22日,联合国难民署表示,在过去十年中,与天气有关的危机引发的流离失所人数是冲突和暴力引发流离失所人数的两倍多。难民署发布数据显示,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灾害可能会加剧贫困、饥饿和自然资源的获取,从而加剧不稳定和暴力。该机构呼吁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减轻其对数亿人所造成的影响。自2010年以来,平均每年有大约2150万人因天气紧急情况而被迫迁移。大约90%的难民来自最脆弱和最没有准备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
(八)领导人气候峰会视频会议于4月22日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致辞中表示,在11月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之前,我们需要具体的提案为最脆弱的国家提供更大的财政和技术支持。发达国家必须兑现公共气候资金承诺,包括在6月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上兑现,(每年)为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行动提供1000亿美元的承诺。他呼吁各国提交全新的、更有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计划,并列出与2050年“净零”路径相一致的未来10年的行动和政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提出六点重要倡议,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坚持绿色发展。三是坚持系统治理。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五是坚持多边主义。六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九)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举行年度会议,呼吁加强区域合作、从新冠大流行中更好地恢复。4月26日,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77届会议在曼谷开幕,会议呼吁亚太各国坚守多边主义,强化区域团结与协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便重建家园。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阿米达·阿利斯夏巴纳表示,此次疫情对亚太地区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而正在广泛进行的疫苗接种为地区恢复带来希望。她说,没有哪个国家是完全安全的,想要更好地恢复,必须确保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疫苗。阿米达强调,亚太经社会正在采取措施,通过倡导加强社会保护体系、增加可持续性融资,促进数字贸易以及投资“绿色”解决方案,来帮助成员国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她表示,明年即将迎来亚太经社会成立75周年,亚太国家应团结一致,共同制定行动议程,以便尽快从疫情中恢复,并实现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推进可持续发展。
(十)中国等四国推动成立联合国维和人员安全小组。4月27日,联合国维和人员安全小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成立,中国、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卢旺达担任共同主席。小组由中国、巴西、印尼和卢旺达共同倡议成立,成员包括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摩洛哥、南非、巴基斯坦、印度、埃及、埃塞俄比亚以及阿盟等49个国家和区域组织,涵盖主要维和行动出兵国、出警国、出资国和东道国。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主持了线上启动仪式。他表示,成立维和人员安全小组,旨在搭建平台,加强信息沟通,促进政策协调,提高能力建设,致力于进一步增进维和人员安全,推动维和人员安全议程取得实质进展。中国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最大出兵国。目前,2500余名中国维和人员在8个任务区执行任务,承担巡逻、警戒、扫雷、医疗、工程、空中运输等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