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要闻摘编

发布时间: 2024-12-18

字号:

  一、百余国支持中国在人权理事会主提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30周年决议
    10月9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7届会议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中国代表丹麦、法国、肯尼亚和墨西哥共同提交的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决议。决议获得广泛支持,112国参与共提。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大使表示,近30年前,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是世界妇女事业发展的里程碑。30年来,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升,同时全面落实《北京宣言》仍然面临挑战。决议旨在重振《北京宣言》精神,反映了各方希望加快实现性别平等、合作应对挑战的共同心声。中方已倡议在2025年北京世妇会召开30周年之际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人权理事会协商一致通过上述决议,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力量,团结起来,将共同愿望转化为全球共同行动。
    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40个国家谴责以色列袭击联黎部队营地
    10月10日,以色列军队袭击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营地,造成多名联黎部队维和人员受伤。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1日予以谴责,表示这一事件“无法容忍,不能再发生”。参与向联黎部队派遣维和人员的40个国家12日发布联合声明,强烈谴责最近对联黎部队维和人员的袭击。这份联合声明由印度尼西亚、意大利、印度、法国、中国、西班牙等派遣国联合签署。声明说,这种行为“必须立即停止”,同时应对袭击进行“充分调查”。声明重申全力支持联黎部队,其主要目标是在黎巴嫩南部及中东地区实现稳定和持久和平。“我们敦促冲突各方尊重联黎部队的存在,这意味着各方有义务在任何时间保证其人员安全。”
    三、世卫组织警告全球疫情新风险加剧,呼吁共同强化防控体系
    10月14日,在第15届世界卫生峰会上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多重风险因素正在增加全球新疫情暴发的可能性。世界卫生组织警告,马尔堡病毒、猴痘以及最新型禽流感病毒的疫情暴发正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峻挑战。仅2024年内,全球已发生17起危险疾病疫情,凸显出现有疫情防控体系薄弱环节。该报告总结了全球疫情风险5大类15个关键驱动因素。报告显示,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国家间和国家内部信任缺失、社会不平等、集约化农业以及人类与动物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等。传统健康因素之外,进一步增加疫情暴发的新风险还包括,网络攻击、生物安全威胁加剧以及错误信息快速传播等。报告同时指出,未来卫生紧急事件的应对能力将取决于研发投资、技术完善、卫生基础设施以及对疫情风险驱动因素动态变化的深入理解。呼吁各国携手、各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减轻与疫情相关风险,确保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四、联合国妇女署: 20亿妇女与女童缺乏社会保障
    联合国妇女署10月15日发布报告表示,尽管近年来全球社会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但社会保障方面的性别差距在扩大。这份关于妇女在发展中作用的世界调查报告说,2015年以来,全球社会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但大多数发展中地区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性别差距仍在扩大。包括现金福利、失业保障、养老金和医疗保健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中的性别差距,导致妇女和女童更易陷入贫困。2023年,全球有20亿妇女和女童无法获得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冲突和气候变化加剧了这种不平等。报告呼吁各国政府在社会保障措施和危机应对中优先考虑妇女和女童的需求,为她们提供摆脱贫困的可持续途径。
    五、李强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
    10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伊斯兰堡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李强表示,上合组织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发展繁荣的重要平台。今年7月的阿斯塔纳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各成员国领导人就携手建设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好、公平正义的上合组织共同家园达成重要共识。中方愿同各方一道把元首共识落地为有效行动,把“五个共同家园”的美好愿景转化为现实图景。一是围绕使命任务加强战略对接;二是紧扣发展需求拓展务实合作;三是聚焦主要风险做好积极应对;四是顺应民众期待扩大人员往来。与会各方表示,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环境,各方要秉持“上海精神”,积极落实阿斯塔纳峰会成果,密切团结协作,加强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深化经贸、安全、互联互通、能源、金融、绿色发展、减贫等领域合作,拉紧人文纽带,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促进地区和世界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六、彭丽媛向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颁奖仪式致贺词
    10月16日,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颁奖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促进女童和妇女教育特使彭丽媛向颁奖仪式致贺词。她向来自乌干达和赞比亚的获奖机构致以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表示,女童和妇女教育关乎女性成长和发展,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和世界的未来。希望各方大力推动女童和妇女健康教育、数字教育,大力发展面向女性的科学教育,帮助更多女性提高健康水平,提升数字能力、科学素养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为促进新时代女性教育和发展贡献力量。中国历来高度重视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在持续优化本国女性教育环境的同时,积极推动全球妇女教育事业发展。
    七、联合国报告:全球11亿人极度贫困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0月17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全球约11亿人生活在极度贫困中,其中超过半数是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4.55亿人生活在冲突的阴影之下,占比约40%。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冲突最多的一年,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人口贫困率是其他国家的三倍。报告还显示,在极度贫困的人中,5.84亿人年龄不满18岁,占全球未成年人的27.9%;成年人中极度贫困的比例为13.5%。从地区上看,约83.2%的极度贫困人口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约83.7%的人生活在农村地区。从国家看,印度极度贫困人口最多,14亿人口中有2.34亿人受到极度贫困影响。
    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在哥伦比亚开幕
    10月20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在哥伦比亚的卡利举行开幕式。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做主旨发言。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表示,此次大会上各国将提出明确的行动计划,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保持一致,并制定相关监测机制。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表示,大会将就改变金融政策、发展智能能源展开讨论。中国生态环境部长黄润秋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实现“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既定目标。本次大会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公平分配可持续利用资源所产生的利益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大会还寻求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经济政策。来自全球196个国家的政府首脑、高级官员、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等上万名人员与会。
    九、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
    2024年10月2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在俄罗斯喀山会展中心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主持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巴西总统卢拉(线上)、埃及总统塞西、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印度总理莫迪、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南非总统拉马福萨、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等出席。习近平指出,扩员是金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格局演变的标志性事件。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既有多极化的新局,也有“新冷战”的危局。金砖国家要把握历史机遇,展现历史主动,坚守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初心使命,顺应全球南方崛起大势,坚持求同存异,同心同德,进一步凝聚金砖国家共同价值,维护金砖国家共同利益,促进金砖国家联合自强,把金砖打造成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主要渠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先锋力量。习近平就未来金砖发展发表重要意见,提出建设“和平金砖”、“创新金砖”、“绿色金砖”、“公正金砖”、“人文金砖”五点建议。与会领导人围绕“加强多边主义,促进公正的全球发展和安全”主题,就金砖合作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会晤发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宣言》,宣布设置金砖伙伴国。
    十、2024全球创新指数中国位居第11位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报告显示,在对全球130多个经济体的排名中,中国位居第11位,较去年上升一位,仍是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最新排名显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10个经济体分别是瑞士、瑞典、美国、新加坡、英国、韩国、芬兰、荷兰、德国和丹麦。中国、土耳其、印度、越南和菲律宾则是10年来创新力发展最快的经济体。报告显示,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在该指数78个创新指标中有8个指标位居第一。2023年的技术进步依然强劲,尤其是在基因组测序、计算能力、电动车电池等领域。5G、机器人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应用也在深化。此外,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还在一些关键指标上表现出积极趋势,包括全球贫困率下降、劳动生产率和预期寿命上升等。
返回列表